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论迟子建小说中的人文情怀

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坛颇具创作特色的女作家,是当代唯一一个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在三十几年的写作过程中,她坚持自己的创作主张,追求小说真实的生活情调和温暖的悲剧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坛颇具创作特色的女作家,是当代唯一一个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在三十几年的写作过程中,她坚持自己的创作主张,追求小说真实的生活情调和温暖的悲剧美感,在其作品中自觉建立正确的生命立场与文化立场,从她独立不羁、朴素随意的艺术追求中展示了善良、宁静的人性之光,使其小说彰显出强烈的文化理想和审美追求。

一、热切而执著的温暖情怀

迟子建是一位内心充满希望的温情主义者。在当下喧嚣的文坛里,她仍然在默默坚守着作家的人文精神,始终以韧性的力量在极地之上构筑温暖的文学世界。在小说的审美世界中寻找到内心的安慰和情感的依托,在景物和人性中追寻心灵的净土,带给人们温暖和力量,宣扬了一种温情主义的世界观以及追求爱和幸福的信仰。

在小说《黄鸡白酒》中,迟子建深情注视着故乡的人们,在娓娓述说之中浸润着关爱与同情。小说中的九旬老人春婆婆一生不乏苦难和悲剧,却有着良善的品质,春婆婆的内心对待感情是执着的、温情的,她在每年10月19日都会用心打扮,去到距离她的住所很远的中央大街,到这里寻找那块在她看来具有特殊意义的面包石,并在石头上叩击,说着“我来了……”原来这块面包石是20世纪20年代由春婆婆的爱人马奔亲自铺筑的,“下面埋藏着一双鞋样子,见证他们美好的爱情。叩击与抚摸花岗岩的动作,是一个苍凉的手势,追挽逝去的灵韵。然而那苍凉之中,又不乏温暖和感动。那手势,来自春婆婆,也属于迟子建。”[1]迟子建以一种充满人性温情的语调刻画普通人的真实世界,其小说拒绝苦难中的绝望和沉沦,在简单而清新的文字中对人性进行着哀而不伤的描述,她注意挖掘生于斯长于斯的古朴人性,呼唤真诚和善良、张扬关爱与美德,具有寻根与文化意识。

“一个艺术家担当世界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作品,对人性的苦难与世界的灭亡作温情的抚慰,悲悯的哀吟,绝望的抗议。”[2]迟子建是一位内心满怀希望的温情主义者,其作品中的人物身上总有着人性的温暖,她以温暖的心态去宽恕世间的罪恶,坚持对人类进行灵魂和思想的拯救,用温婉的情怀表达坚实的幸福观念、深刻的婚恋困惑以及浓重练达的死亡意识。信奉温情的力量同时也是批判的力量,对于文坛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深刻的文化意味。

二、挖掘小人物隐藏的人性光辉

迟子建说:“我作品的一大特色是,不管多么宏大的历史背景,我都是用小人物构筑的。小人物身上承受并体现着人生的风霜雨雪,文学就应该描写这些。”小人物的灵魂深处仍充盈着人性的光辉和智性的闪光。

迟子建在小说中不断宣扬无私帮助的美德,善良美好的人性散发着温馨和暖意,在小说《逝川》中,小渔村流行这样的说法,渔汛期没有捕到泪鱼的人就会遭遇灾难,但是为了给胡家延续香火,接生婆吉喜放弃了捕捉泪鱼的机会,为胡家接生出一对龙凤胎,在现实中找寻温暖,达到用情感人的目的,她坚持“大善小恶”的本质原则,坚信世间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在小说《鸭如花》中,徐五婆引领逃犯走向心灵的救赎。作品中写了逃犯历尽艰辛逃出监狱只为了去父亲的坟前看看,在逃跑的过程中得到了徐五婆的关心和帮助,她不仅为他提供住宿、饭菜,而且还竭尽所能帮助他逃走,她的善行感动了逃犯去自首最终被枪决。迟子建的思想中从来没有大恶,在作品中以人与人之间博大的爱去宽容罪责,也揭示了人性的罪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迟子建动情地勾画了两性和谐的生存状态,歌颂人间的真情真爱,如《亲亲土豆》中的秦山、李爱杰夫妻;《踏着月光的行板》中的民工夫妇,爱情使人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在顺境中彼此温暖。她对温情的力量和人性善的信奉创造了充满人情人性的文学世界,以诗意的温情淡化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以来自民间的朴素之心关怀着北国苍茫土地上的底层民众。迟子建通过饱含情感的汁液和世俗生活的烟火气息,表达着她对于伦理、道德、人性等精神内涵的执著。

三、朴素而唯美的悲悯情怀

迟子建说:“我认为文学写作本身也是一种具有宗教情怀的精神活动,而宗教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达到真正的悲天悯人的精神活动。”其文学作品在苦难中凸显了人情美,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无处不在的、悲天悯人的民间情怀。她的目光始终投注在市井百姓身上,以亲近的民间视角饱含着爱和温暖去贴近每一个受难的心灵,以知识者感伤唯美的悲悯情怀实现精神和灵魂的返乡。

文章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 网址: http://www.hljmzckzz.cn/qikandaodu/2020/0916/416.html



上一篇:龙江大地上的新希望
下一篇:黑龙口豆腐干

黑龙江民族丛刊投稿 | 黑龙江民族丛刊编辑部| 黑龙江民族丛刊版面费 | 黑龙江民族丛刊论文发表 | 黑龙江民族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黑龙江民族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