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筑“钢铁长城”挺民族脊梁

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取得的成绩,完全是靠自力更生得来的,没有外国援助,没有经过仿制阶段。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钱学森曾这样评价。 (本报记者 詹媛

“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取得的成绩,完全是靠自力更生得来的,没有外国援助,没有经过仿制阶段。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钱学森曾这样评价。

(本报记者 詹媛 崔兴毅)

几个空厂房,几栋宿舍,一个用茅草搭成的食堂。漫漫黄沙地,他们白手起家。办公室既是教室也是宿舍,技术支撑只有两台手摇计算机、几块图板,粮食供应也以玉米、高粱为主,极少细粮,往往一顿饭还没吃完,落上沙尘的饭菜就被冻硬了。“这样的艰苦场景以前想都没敢想,更别说见过了”,今年79岁的杨佩娟是当时参与援建的专家,回忆起当年只身从上海来到内蒙古的情景,她仍然历历在目。

这可是壮国威、振民心的大事!

六十年间,几代航天人挺进深山、开赴荒原、转战戈壁,发动机直径由小到大、能量由低到高,而应用领域更是由窄到宽,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在中国航天科工六院院长刘文军看来,这是几代人的自强不息、艰辛探索和锐意创新,是中国航天精神的赓续传承!

发动机点火后,火龙狂舞,电闪雷鸣一般,43秒、51秒直到90秒,成功了!

一往无前,背负祖国重托与民族希望

1962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四川南部小城泸州市远郊的高坝,成立了固体发动机研究所。“中国人要搞航天固体动力,只能依靠自力更生。指望有人帮你,不可能!”中国航天科工六院老专家赵殿礼回忆说,“前期工作非常艰难,在四川3年仅仅搞出一些试验器,但是却锻炼出一支英雄的队伍。”

在那段异常艰苦的时期,内蒙古基地的工作者没有忘记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红色基因。他们选择了坚守,自强不息、自主创新,将目光首次投向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

很多年后想起来这段,人们依然激动不已:这次试车不仅让世界认识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技术的水平和能力,更见识到了中国的航天精神!有这样的精神,事业何愁不成!

内蒙古大青山脚下,我国第一台大型地面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巍然矗立--因被烈火煅烧,试车台的钢筋裸露在外,内外墙面斑驳陆离,推力墙也因火焰冲击而变形。

这背后,是一个关于使命的故事。

一根粗细只有头发丝1/4的细丝,却怎么也拉不断。如果把它做成直径12毫米粗,就能拉动46吨重物,而同样粗的钢绳只能拉动8吨。“它的防切割性很强。如果做成衣服,那就是武林中传说的‘软猬甲'了。”中国航天科工六院46所负责人说。

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新生的中国,不仅仅面临着国内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在国际上还面临着掌握核垄断技术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露骨核威慑,危机重重。

而当时的中国,固体推进剂研究工作的物质基础一片空白,我国固体火箭技术主要开拓者李乃暨率年轻的航天人四处奔波,查询资料,索微探幽,终于在1958年初打响了复合推进剂的攻坚战。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巩固固体装备传统领域优势的同时,今天的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已成为我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重要的领跑者、重要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发明专利达到580余件,形成了覆盖全应用领域、多尺寸、宽射程、系列化的固体动力产品体系,牢牢构筑起我国陆、海、空、天全方位多层次的“钢铁长城”。

当时,内蒙古基地获得一份研制近地点变轨发动机的国际订单,但此前并没有此类研制经验。如果失败了,不利影响无法估量。但如果研制成功,中国就能打破欧美对变轨发动机的技术封锁,在国际发射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对固体动力领域的科研生产力量进行了转移,将大部分技术骨干人员、重要设备和重点任务转移到西安,其余人员则留在了内蒙古基地(1999年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

事业,从一根不起眼的小药条开始

缘起1962年,在钱学森提议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固体发动机研究所在四川泸州成立,中国的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由此起步:从第一根手搓复合推进剂“药条”到第一代实用固体发动机,从送“东方红一号”入轨到参与第一次商业航天成功发射,从单一用途固体发动机到全应用领域各种战略、战术、宇航用固体动力产品型谱和体系……

这根细丝,既不是棉线,也不是蚕丝,而是中国航天科工六院历经十几年研制出的F-12高强有机纤维。此前,在国际上这类纤维作为航天开发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秘不示人。F-12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高强有机纤维材料的空白。

文章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 网址: http://www.hljmzckzz.cn/zonghexinwen/2022/0627/1963.html



上一篇:都是中华民族子孙!王金平:两岸应由紧张转为
下一篇:国民家电民族品牌

黑龙江民族丛刊投稿 | 黑龙江民族丛刊编辑部| 黑龙江民族丛刊版面费 | 黑龙江民族丛刊论文发表 | 黑龙江民族丛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黑龙江民族丛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